橘红文化
【欣赏】闲说化橘红 作者:如意
浏览次数:1321次 发布日期:2018-7-21 10:38:32
闲说化橘红
作者:如意 江苏盐城


1
第一次知道化州橘红,是因为长期的慢性咳嗽,一位老中医建议我买点化州橘红试试,因为我属偏寒性的痰湿症,比较适合用。后来,读了清屈大均的《广东新语》,慢慢地了解化州橘红。
化州橘红原为野生柚树,芸香科植物,每年四月开花,果实形似柚子,因广东人经常分不清橘科植物,这种柚树也叫做了橘。有意思的是,化州橘红只能产于化州,当地人多称它化橘红,民间还有南方人参的叫法。更奇的是,如果离开了化州,不到三年,化橘红果实上面的那个毛就没了。 化橘红的“化”字,与春砂仁的“春”、川杜仲的“川”、淮山药的“淮”、广陈皮的“广”是同一个意思,代表最正宗的产地。在日本,也有同仁黄牛、化州橘红之说。
与柚子不同的是,柚子平滑无毛,橘红上有可爱的绒毛,等到七八月份或者再迟一些,青色的果长到拳头大小时,就开始采摘,药用部分就是外面的果皮。到了深秋时节,果园里是看不到果子的。摘下来的幼果先清洗干净,放进沸水中略烫一下,再将果皮割成五或七瓣,除去果瓤等,压制成形,其后晒干或阴干,等干燥之后,即可入药。在古代很严格,割的瓣不可成双,可能是取单数为阳的好意头。化橘红有金钱瓯和凤尾瓯两种。金钱瓯是瓯底有个铜钱大的记印,凤尾瓯是瓯部长着一条凤凰尾。
俗话说,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这句话对化橘红来说是最适用的。清初三大家之一的张璐在《本经逢原》中提到,橘禀东南阳气而生,故以闽粤者最胜。其逾淮而北则变为枳,此地气使然,与人之乡音习俗无异。清版《化州志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,化州城内宝山及署内有礞石土质。礞石是一种矿物类化痰药物,为化州的红色土壤独有。橘红得礞石之气,故化痰力更胜。
化橘红皮厚肉酸,香烈而味辛,不能当水果食用。清代《本草纲目拾遗》载:橘红治痰症,消油腻,消食,醒酒,宽中,解蟹毒。现代人还把化橘红当作茶饮,或做食疗用,适合寒湿阻气者。化橘红是集审美与实用于一身的树,或制成橘红盒、橘红罐、橘红瓶、橘红烟斗、橘红念珠等,作容器盛装茶叶、珠宝等,香气久存,藏物不变。
2
化州古称石龙,因传有龙潜于罗江之中,变化无穷,故又称化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(980)改称化州。古时属南蛮荒漠之地,瘴气多,州人多患咳嗽气喘之疾,中医称为痰饮。据记载,化橘红早在公元423年左右就落户化州。相传有罗辩者,晋代化州人,民间药物学家,怜悯乡民疾苦,种此树于此,常骑白牛传医施药,为民解困,后人称之为罗大仙翁或橘仙。后来,州人感念其功德,在州城东门侧建罗仙门和华严庵。庵门楹联云:
韵事忆当年,橘树千株经手植
仙踪留此地,茅庵一所寄身栖
屈大均的《广东新语》中说到,化州有橘一株在署中,月生一子,以其皮为橘红,瀹汤饮之,痰立释。曩亦进御,今为大风所拔,新种一株,味不及。化州故多橘红,售于岭内,而产署中者独异其类。也就是说,产署中的化州橘红是最好的。署中者,专指产于化州官署中的橘红。
说到署中二字,还有一个历史小趣事。若干年前,一些资深专家在整理清宫医案时,发现太医处方中的橘红后面常常标署内两个字,给太监总管李莲英治病的记录中有一次还写着“本方减广橘红,用署内橘红”,慈禧临终脉案中也有这样的记载:十月二十二日寅刻,张仲元、戴家瑜谨拟皇太后育神化痰代茶饮,朱茯神2钱,朱麦冬2钱,橘红8分(暑内),鲜青果10个(去尖研)。专家不太清楚署内二字的意思,加了个按语说:橘红用署内者,指进药时署明内廷专用之上品。后来在故宫里发现的广东进贡署内橘红,保存极珍重,共有四层,外层是木盒,第二层是锡盒,第三层是油纸,最内层是黄纸,里面包的橘红切片整齐,每捆用黄线捆扎,每扎之间还有黄色棉花相隔,每捆上用黄纸笺写着署内二字,待遇堪比珠宝玉器。清宫里还有不少用橘红配成的茶方,如用橘红配麦冬、橘红配焦三仙等。
明朝永乐(1381)年间,平定广福寺前的化橘红被钦定为朝廷贡品。清光绪版《化州志》记载:“化州橘红治痰症如神,每片真者可值一金,每年结实,循例报明上官,至期采摘批制,即官斯土者,亦不易得。从此,橘红成为紧俏之物,连地方官都难得到。官绅、商贾、文人骚客凡入州地者,常以获得一两颗化州橘红为幸事。
3
说到化橘红与文人的关系,一定要提两个人,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和史学家范祖禹。
宋绍圣三年(1096),苏辙谪化州别驾,时间不长。苏辙在《己丑除日》有诗曰,橘红安稳近谁传,鬓雪萧骚久已然。自注:予旧有腹疾,或教服橘皮煎丸,经月良愈。今天的苏泽堂就是为纪念苏辙而建的。堂前植有橘红树,《岭南杂记》中提到,化州仙橘,相传仙人罗辨种橘于石龙之腹,至今犹存,惟此一株,在苏泽堂者为最,清风楼次之,红树又次之。清道光六年(1826),化州知守赵荣为苏泽堂及里面的橘红树写了《苏泽堂橘红八咏》,八首分别是种橘、灌橘、护橘、采橘、问橘、尝橘、颂橘、贡橘。其中《护橘》一首云:闻说风雨暴欲狂,竹藩篱落早提防。怜君却为书臣籍,可接髯苏一瓣香。赵知守借咏橘,建议对像苏辙这样有才华敢于直言的人,要多加怜爱珍惜。而苏辙的哥哥苏轼老先生曾写过,复我轮回久情盛,羡君怀里化橘红。现在想想,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弟弟苏辙在化州得了化橘红,哥哥羡慕之余写下的?这又让我想起了苏老先生的咏荔枝名句,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老先生对世间一切都存着浪漫的爱意。
宋元符元年(1098),范祖禹谪化州安置。范祖禹精通史学,深受司马光赏识,参与《资治通鉴》的撰修、校订等工作,历时15年之久,他为官刚直不阿,常犯颜直谏,因而得罪奸臣,被贬离京,频繁的谪迁之路使他身心疲惫。来化后,他与州地百姓及文人相处极融洽,后死在化州,葬在化州。对化橘红,他给予的评价是,橘红气正,南山养性;三生有幸,终居胜境。他来化时居住在南山寺。化州至今还流传着范公识橘的故事。
如今,知道化橘红的人越来越少了,一有小咳嗽什么的,人们多半会想到抗生素,久而久之,身体陷入抗生素的世界里无法自拔,内环境被破坏,离真正意义的健康越来越远,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。化橘红是上天送给化州的礼物,我们应该好好地认识它,合理地使用它,才不辜负上天赐予人类的一番美意。